日本成人3d动漫在线观看,亚洲国产中文成人久久综合,奶头好大摸着好爽免费视辉,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來自福利院的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2-07-06 10:05:19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在大學里,羅芳的故事只有很少人知道。她是那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學生,在迎新晚會上跳開場舞,帶班里女生打籃球,毛筆字得過全校書法比賽一等獎,學業成績一直保持班級前五名。

這個女孩和善,愛笑,生活的苦澀被她藏在深處。她小學時,母親去世,父親無力養育孩子,姐弟三人由奶奶撫養,生計艱難。他們姐弟三人都被送進了福利院。福利院幫助他們完成了學業,姐姐今年從西南大學畢業,到貴陽一所中學任教;弟弟剛剛高考結束,在等待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羅芳則考上了貴州師范大學,立志成為一名生物教師。

研究社會福利制度的學者,稱福利院為“安全網”。那些遭遇過噩運的孩子在這里生活費、學費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孩子們可以借助這張“網”跳到更高或更遠處。羅芳曾經生活的貴州省銅仁市兒童福利院,近8年有19個孩子考入本科、大專,還有幾十個孩子讀中職。

進入福利院之前,這些孩子或被父母遺棄,或父母去世。他們曾輾轉于親戚家,有的被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福利院接住了漂泊無依的他們,在這里他們開始重新奮起的彈跳。

1

羅芳上大學那年,福利院的一位工作人員送她到學校。這位工作人員像送孩子上大學的普通母親那樣,陪羅芳走在大學校園、一起買生活用品、鋪床——在羅芳11歲那年,也是這位工作人員把她接到了福利院。

到福利院以后,她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上小學的時候,班里有八九個來自福利院的孩子,這時她沒覺得自己有何特別。在學校里,福利院的孩子很好辨認,他們總是穿同款的衣服、背一樣的書包——這是采購服裝的工作人員為了方便,統一買的。

回憶初來時的場景,羅芳說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印象中,11歲的她牽著弟弟,平靜地跟大伯母告了別,從此住在這里。

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平靜地接受轉折。杜軍寶小學畢業后到銅仁市兒童福利院,升入初中。初一剛開學,大家輪番自我介紹,輪到他上臺時,他坦誠地告訴新同學,自己住在福利院。從大家驚訝的反應中,他才知道,這不太正常。

有次上課,班上一個調皮的男生忽然大聲指著杜軍寶說:“他是孤兒!”這個原本活潑的男孩變得沉默,忍過了初中三年,中考后他選擇到另一個區去讀寄宿制高中,到無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

銅仁市兒童福利院的書畫老師黃毅覺得自己特別能體會孩子們的心情。來自農村的他6歲時雙腿殘疾——在30年前的貴州農村,這意味著家里唯一的男孩從家庭的希望變成全家的負擔。殘疾的陰影在他心頭籠罩了十幾年,他變得多疑:“別人看我跌倒了扶我起來,也覺得人家是看我笑話,不是真心幫我。”

因為自己坎坷的過去,黃毅能夠理解,孩子們為什么不愿意對人提及福利院——他們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會輕易信任別人,害怕受到嘲諷。

對于跟他學書畫的孩子,黃毅常說:“不要覺得自己是福利院出來的,不敢說。要勇敢面對,把光展現出來,別人會非常敬佩你,還會幫助你。”

2

羅芳來到銅仁市兒童福利院的2011年,這家福利院剛剛建成新樓,工作人員到銅仁各縣走訪,招收了幾十名兒童。不少孩子失去父親或母親,借住在親戚家。

在大人看來,送孩子到城市接受教育,無論是從教育質量還是經濟上考慮,似乎都是更好的選擇。對孩子來說不全是這么回事。有的孩子記得,家人把自己送來后就離開了,這讓他有種被拋棄的感覺。

在福利院,孩子們保持著一種默契,既不問對方為什么來福利院,也不打聽別人家里的情況,對于過去的傷疤,彼此心照不宣。

當羅芳來到福利院附近小學上學時,張庭輝還在家鄉的鄉鎮中學讀初中。他年幼時就失去母親,一直跟著父親和奶奶生活,后來父親中風,這個農村家庭只能依靠奶奶支撐。

張庭輝原來在鄉鎮讀初中,這名勤奮的男生一直在班上保持第一名的成績,中考時還考了全鎮第一名。中考完的那個暑假,村干部、學校老師、鄉鎮干部等好幾撥兒人紛紛告訴張庭輝,他可以去銅仁市福利院。

大家都知道他家的情況,在人們看來,這個機會相當難得:這個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的孩子去了福利院,就不用再操心高中的學費、生活費,就連以后上大學的花費也不用擔心。

張庭輝初中班里30多個學生,只有七八個學生初中畢業后打算繼續上學,或讀職高或讀普通高中。張庭輝猶豫過要不要出去打工養家,但他喜歡上學。老師勸他,沒有文憑,出去打工也做不了什么。

張庭輝決定聽從大人的建議,去銅仁。在銅仁三中,這個習慣了考全班第一的好學生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成績只能墊底。

院長童福權說,很多來自村鎮的孩子剛到市區上學時都會經歷這種落差。但他也注意到,福利院的許多孩子只是基礎差,來到教育條件更好的市區學校,適應一段時間,一般能追上來。

張庭輝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才讓成績逐漸升到全班中等。讀高中這三年,偶爾趕上老師放學早,他會去河邊轉轉,撿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這種不花錢的愛好是他單調生活的調劑。

在福利院附近小學、初中走讀的孩子們明白,放學后不能出去玩,大孩子外出要請假,只能出去一兩個小時,同學聚會很難完整地參加。

對于天生好動的孩子來說,福利院的生活嚴格、規律,甚至有些無聊。這里像家,但又不完全像——孩子們不能穿著拖鞋睡衣在食堂吃飯、在操場上玩,出了宿舍區就得衣著整齊。每天一成不變地上學、放學、寫作業。在院里待得實在無聊了,孩子們想吃燒烤,就推舉一個膽大的孩子去跟院長說——這些請求一般會得到許可。

這座小城市,沒有知名教育培訓機構,過去也沒有課后托管服務。但在福利院,晚上七點到九點是固定的作業輔導時段,福利院老師晚上輪班輔導小學生、給他們檢查作業,院里還曾專門聘請過初中教師來輔導初中生。

前些年,福利院請過老師教各種樂器——琵琶、二胡、鋼琴、吉他。羅芳學過書法,也學過國畫、鋼琴。書畫教室的墻上如今還裱著她的小楷:前程似錦。

小學、初中這幾年,孩子們大把的空閑時間都在福利院度過。羅芳喜歡上了打籃球,這個白皙纖瘦的女孩喜歡一直贏球的感覺。羅芳的手機里還存著一張夜幕下籃球場的照片,在大燈的照耀下,籃球場地上綠色的膠皮泛著光。福利院里的空地不大,一大半被籃球場占據。這個設施不算精良的球場,在她眼里美極了。

3

羅芳還記得她剛到福利院時,這個“新家”的樣子:在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里,除了籃球場還有一棟L形的五層樓房。待久了的孩子,習慣用樓層來代指不同的群體或生活空間,“四樓她們”是指上了學的女生,“二樓他們”是指上了學的男生,“三樓”是特殊兒童的康復區域和嬰幼兒的生活區域,“五樓”意味著福利院的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

福利院的老師常常自稱是孩子們的大家長,他們分別負責管理男生部或女生部,去學校開家長會、向老師打聽孩子近期的表現。

高考前兩周,青管科老師張如蓉打包牛肉粉、加個煎雞蛋,去看望在銅仁八中住校的孩子。在銅仁二中走讀的孩子,可以跟她到學校附近餐館吃頓好的,改善一下伙食。

張如蓉最怕孩子生病住院。孩子生病,大人操心。杜軍寶是張如蓉帶大的,在貴州民族大學讀大一時,他因參加足球訓練受傷,腳踝骨折。張如蓉知道,這孩子的腳以前就受過傷。這次又聽說杜軍寶受了傷,她實在不放心,就去了一趟貴陽。見到杜軍寶,張如蓉像所有操心的母親一樣嘮叨:“你要注意啊,這條腿再受傷就不行了。”

孩子們漸漸依賴、信任這些朝夕相處的老師,老師們也謹慎地恪守相處的界限。比如填報志愿時,福利院的老師通常只給出指導,不會直接干預孩子們的選擇。

這個夏天,福利院有4個中考生、4個高考生,還有4個孩子在準備考研。

高考出分的那個夜里,張如蓉坐在家里等孩子們的成績,等到凌晨一點多鐘才睡覺。她渴望第一時間知道孩子們的高考成績。

最近五六年,張如蓉負責幫高考的孩子們指導填志愿,為此她特意向銅仁一中的老師學習填報技巧。

張如蓉注意到,報專業的時候,女生喜歡報護理或師范專業。她們認為,護士和教師的工作都適合女孩子,也好就業。在人生的這個十字路口,大家往往首先考慮未來的就業。很少有人特別提到“興趣”。

未來工作穩定、好就業,是孩子們填報志愿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福利院這張安全網,在學業終結時就會撤走——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如果不繼續讀書,18歲要辦離院手續;上學的孩子,只要一直往上讀,福利院就一直供下去,最終畢業那年的10月,要辦離院手續。

問答網站上,有人分享過自己離開福利院后的經歷:有段時間失業了,租不起房,輾轉于最便宜的青年旅舍,居無定所。別的年輕人失業了,仍有父母的接濟或住在家里,但這些孩子,只能依靠自己。

這也是院長童福權近年來一直呼吁社會關注的問題。他希望有關部門多關注一下這些離開福利院的孩子,比如提供政策性保障住房,讓他們有個安穩的住處。

4

即將步入社會的孩子,逐漸脫離福利院的保護。

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龍文浩,畢業前在北京一家體育培訓公司實習了兩個月,每天上午打一兩百個推銷電話,下午蹲在學校門口,見小孩就問:“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感不感興趣?”

這和龍文浩熟悉的生活太不一樣。福利院的宿舍寬敞得可以打乒乓球,在銅仁市區,花12元塊就能吃一大碗鮮切牛肉粉,厚厚的肉片臥在上面。而在北京那兩個月,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夜里11點多才收工。這家體育培訓公司的運動場館分布在北京幾個城區,龍文浩原以為工作之余可以順便打打籃球,但每天累得只想癱在半邊床上——為了省錢,那個小臥室由他和大學同學合租,兩人分享一張床。

而張庭輝大學畢業后沒找到工作。福利院再次接納了他。他回到這里當輔導員。

他在廣州一所高校讀對外漢語專業,他聽說,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廣州很受歡迎,原計劃在廣州工作兩三年再回銅仁,但他得面對現實:父親病重,奶奶年邁,他必須離他們近一些。

但這個專業在銅仁不好找工作。他試著考公務員、考事業編,總是不順。

福利院的人告訴他,他可以來福利院暫時過渡一段時間,做一個公益項目的社工,邊工作邊考編制。

張庭輝從男生宿舍搬進了位于福利院大門外的職工宿舍,每天中午陪不想睡午覺的孩子在活動室玩,孩子們放學后,帶他們剪紙、串珠子,晚上給上小學、初中的孩子輔導作業。

福利院的人依然像以前一樣很照顧他:不給他布置太多工作,讓他安心備考。但他說,他們越是這樣,他越難受。

大家還會照顧到他的感受,人多時,從來不會當面問他考試的情況,只在單獨遇到時才問。

張庭輝覺得愧疚:“大家都這么關心你,你還老考不上。”張庭輝開始失眠,整夜地睡不著覺,只有每天中午送孩子們上學后,才能趴在活動室的桌子上睡一個小時。

張庭輝受不了這種心理壓力,他提出辭職。

張庭輝問過很多在福利院工作過的孩子,大家和他一樣,不愿意在大學畢業后繼續在福利院叔叔阿姨的庇護下生活,更難以承受那份無形的壓力。

張庭輝目前還沒有后悔。他花四百元月租租了間房,對新住所很滿意,這里有空調、熱水器——銅仁夏季炎熱,這兩項是必需品。

福利院的另一位老師幫他介紹了現在這份工作。如今張庭輝每天花十幾分鐘騎車上班,工作不忙的時候還得準備考試。

年輕人總要適應新的生活。羅芳也正在為此努力。她擔任班里的文體委員,參加書法比賽,趕在籃球比賽前催促班里女生訓練,盡管比賽成績不好,但她覺得至少試過了。

這名對未來做好規劃的女生正在準備考研,她計劃繼續讀師范方向,以后當老師。

院長童福權對此也很有信心。出身農村的孩子常常只注重學習、不習慣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但他認為,自己帶的這些孩子不存在這個問題。

度過了高中敏感多疑的階段后,福利院的生活對羅芳來說是一段并不特別的經歷。每學期剛開學或臨近放假,她會格外想這個“家”。尤其是快放長假的時候,福利院的孩子們一個勁兒催她:“姐姐,別人都放假回來了,你怎么還沒回來?”

一個小姑娘跟羅芳的關系尤其好。羅芳放假回來,小姑娘就擠到她床上一起睡,羅芳給她扎小辮、聊天。這次期末考試前,羅芳向她許諾:要是語文數學都考到95分以上,就獎勵她一個新的、更大的芭比娃娃。

開學前,妹妹們可憐巴巴地替羅芳數著:“你還有5天就回去了”“還有4天就回去了”……聽得羅芳也心酸起來。食堂的阿姨則炒罐油辣椒,讓出去上大學的孩子們捎著。

食堂的飯菜花樣其實沒有太多變化,但羅芳覺得,食堂阿姨做的飯特別好吃。

福利院承載了孩子們動蕩不安的過去。有的孩子走出福利院,消失在人海中。絕大部分孩子,按部就班地升學,過年過節給福利院的老師發祝福信息、帶特產。

在這個院子里,孩子們可以度過安穩的童年。上了大學的孩子,愿意和書畫老師黃毅聊人生、聊社會。看出孩子心情不好,黃毅就給他泡杯茶,一邊寫字,一邊聊天。寫字講究平衡,黃毅提醒孩子們:“寫字就像做人一樣,你進了,我就退一點;你粗了,我就細一點。”

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坦然面對人生中這特殊一頁。一個女孩畢業后遠赴新疆,結婚生子,面對陌生人的打探,她聲音強硬、充滿戒備。

她依然給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寄紅棗、核桃、葡萄干等特產,但福利院已成為人生中不愿翻開的一頁。

福利院一樓大廳有面“榮譽墻”,院長把孩子們掙得的榮譽掛在這個顯眼的地方:大到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小到學院趣味運動會一等獎。

今年下半年,又將有一批孩子來到福利院,開始又一個輪回。

來源:中國青年報